基因检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?
时间:2020-08-11

为什么要基因检测?

如果遗传病没有办法治疗,那么检测基因有什么价值?这是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,但是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。医生如果不能解释清楚,患者会埋怨大夫拿自己当“小白鼠”,是搞科研、发文章,过度医疗,白花钱。而没有道理的检测,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、增加家庭矛盾。


那么,基因检测的意义有哪些?


1. 明确或者修正诊断

有些遗传性肾脏疾病有特定的临床表现,比如典型的眼耳肾综合征;或者肾活检有典型的病理表现;可以直接诊断。

但是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,可能有不同的致病基因;致病基因不同,则应该归于不同的疾病。比如,同样都是肾病综合征,病因可能是Alport综合征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、Fabry病等,致病基因不同,治疗方法也不同。

一些即便是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或者IgA肾病的患者中,可能存在IV型胶原的基因突变,应该属于Alport综合征的变异形式。

甚至已经进展到尿毒症,肾病病因也有必要搞清楚,这些患者实际可能有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,比如Fabry病、胱氨酸贮积症,这时对于部分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就有可能改变治疗方法,至少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风险。通过基因检测,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得到修正。而基因检测阴性,未必一定是坏事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遗传病。


2. 指导治疗新华网曾报道截至2019年2月底,全国新生儿耳聋基因免费筛查已完成269.91万例。筛查发现,在覆盖12个省市、近270万检测总量中,耳聋基因突变比例为4.37%,即每百名中国人里,约有4-5人携带耳聋基因。突变比例、突变基因不同。目前的基因筛查主要包括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四种致聋基因,即GJB2,SLC26A4,GJB3及线粒体12SrRNA。一些基因相关疾病表型可得到较好的干预、治疗。比如,12SrRNA的遗传方式相关基因的突变,会因为使用很小计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突发性耳聋(一针致聋),而且家族中所有母系成员都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高危者,在其发育过程中就需要特别关注,从而避免耳聋危害的发生。


3. 判断预后。突变基因、突变类型不同,患者表现和进展也明显差异。比如,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,可以有PKD1PKD2基因突变。相比PKD2基因突变的患者,PKD1突变的患者更早出现高血压、肉眼血尿,进入透析早10-20年(PKD1常常≤55岁,而PKD270岁之后)。此外,同一基因的不同的突变也影响进展的速度,导致PKD1的蛋白表达下降的突变一般进展速度更快。

4. 遗传咨询患者在生下一代宝宝的时候,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,指导优生。比如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-6-PD)缺乏症,完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后代得病情况,及时进行干预。而该病症,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。女性性染色体为XX,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均带有致病基因时才能发病,若只有一条X染色体带有致病基因,为致病基因携带者,不会发病;而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,只要X染色体上携带致病基因,就可发病。因此,X连锁遗传的患者往往男性多发。


5. 基因治疗虽然目前还在摸索阶段,但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,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、疾病发病机制的进展,基因检测获得的基因情况能够为未来基因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,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。


       6. 促进医学的发展。遗传性疾病多数是罕见疾病,所以导致对很多疾病的认识不足。如果通过基因检测,把数据和资源留存下来,就能帮助医生和生物学家们开展深入的研究,从而促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